欢迎光临贵州之声!

当前位置: 首页 > 汽车

走在乡村振兴的康庄大道上

1982年,当乡村教师石泳种下第一棵桃树时,怎么也不会想到40年后的今天,孟姜塬这个坐落在铜川王益区黄堡镇东塬的小山村,会变成驰名中外的“鲜桃村”。每年700万斤的鲜桃从这里发往全国各地。与此同时,“孟姜红”柿饼、“万山红”花椒也闯出一片天地。伴随着乡村经济的发展,孟姜塬村村民的日子比鲜桃还甜美,比柿饼、花椒还红火。

产业+旅游让村民过上好日子

孟姜塬村面积12平方公里,下辖12个村民小组,1072户3740人。近年来,孟姜塬村依托村庄历史悠久、文化底蕴浓厚的优势,确定了产业加旅游的发展方向,大力发展经济,增强集体实力。

目前,该村鲜桃种植面积4500亩,挂果面积3500亩,年总产值3500万元,实现人均增收5400余元;栽植柿子500余亩,开设村集体柿饼加工厂,年收购柿子100吨,生产优质柿饼30余吨,实现收入45万元,带动柿子种植户增收约20万元;种植花椒1800亩,“万山红”品牌花椒个大色红,年实现收入1500余万元。

4月21日,记者来到孟姜塬村采访时,村党委书记、主任王晓梦告诉记者,近几年看到村子的发展前景,一些大学生选择返乡创业,年轻人想法多,办法也多,村子的发展肯定会越来越好。

过去与现在的日子“不能比、不能比”

“以前是土里刨食、住土窑、走土路、吃窖水,现在住的是200平方米的洋房,自来水天然气啥都有。”史进胜是孟姜塬村的村医,提起过去与现在的日子,他连连摆手说“不能比、不能比”!

上个世纪90年代起,铜川不再以卖资源求生存,坚定不移走上转型发展之路,孟姜塬村也紧跟形势,走上以绿色为主的农业发展之路。

近年来,孟姜塬村两委积极实施乡村振兴,提升现代农村形象,建成了黄堡镇孟姜塬村片区乡村振兴标准化示范区,总投资3000余万元,建成74栋二层别墅居民房屋,设计了农机库房、二层阳台等人性化设施。通过项目实施,提升了村民的生活环境,将燃气管网延伸至孟姜塬村,为东塬片区各村组后续燃气改扩建提供了有利条件,推动了黄堡清洁能源替代和减污降霾,促进了现代经济绿色协调发展,为乡村振兴建设发挥了示范带头作用。

已形成多元化、高收益的产业发展新格局

“今年,我们村集体经济合作社投资180万元,与陕西果业集团合作建设15座鲜桃温室大棚。这个项目通过引进良种、专业化种植、新技术应用等先进方法,逐步改变农户多年来传统农业的生产模式,拉长鲜桃上市时间,提高整个片区农业生产收益。”提起将来的发展,王晓梦充满信心。

孟姜塬村通过鲜桃产业链的发展延伸,现在已形成了多元化、高收益的新农村产业发展格局。乡风文明,村庄美丽,产业兴旺,农民富裕富足的孟姜塬村,正走在乡村振兴的康庄大道上!

本报记者 王锋 袁靓 

乡村振兴
本文来源于网络,不代表贵州之声立场,转载请注明出处
我要收藏
0个赞
转发到:
阿里云服务器
Copyright 2003-2025 by 贵州之声 gz.dcxinwen.cn All Right Reserved.   版权所有
关注我们: